-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渝中区医学院路小区始建于1960年,占地7万余平方米,现有老旧建筑31栋,存在噪声纠纷频发、配套设施老化、服务功能不足等问题。近年来,渝中区以纳入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为契机,在老旧小区更新中提出“补功能”“提环境”等重要实施路径。结合医学院路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在全市率先将“宁静小区”创建纳入小区更新范畴,一并设计、一并统筹、一并推进实施,着力为老旧小区“补功能”“提环境”作出良好示范。改造后,小区声环境质量达国家I类标准,住户由630户恢复至760户,返住率明显提升,老旧小区迭代为百姓“宁静家园”“幸福天地”。
一、发动群众,提升全民“参与度”。充分征集民意,将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噪声问题纳入改造提升范围。依托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社区刊物广泛宣传宁静小区创建方案、标准细则等相关规定。发放入户告知书,普及房屋装修指南、禁止饲养家禽、禁止鸣笛、不高声喧哗等降噪环保理念。
二、路面降噪,保障出行“低分贝”。对人行步道全面铺装彩色透水混凝土,有效提升步道透水性能,并降低行走噪声。充分利用小区边角、闲置地块,合理规划增设停车位150余个,缓解停车难题。开展车行道路面整治及小颗粒沥青路面铺设,随道布设减速带、低速禁鸣提示牌,多方位缓解“出行噪声”。
三、设施更新,减震降噪“控源头”。更新配套供水、通风等公用设施,加装低噪电梯24部,采用低噪设备、搭建降噪隔声棚,因地制宜安装减震缓冲垫等,进一步降低固定设备运行振动噪声。对小区830余户雨棚全部更换“静音雨棚”,守护小区雨季宁静。
四、活化空间,培育休闲“静生活”。优化盘活小区低效空间27处,增绿补绿1800平方米,改造增设景观小品10余处,打造小区内的“口袋花园”。建设儿童游乐场、居民休闲亭,综合运动场等活动场所,引入快递柜、布点便利店等生活设施,构建“十分钟便民生活圈”,极大地丰富了居民休闲、娱乐场所,让老百姓“娱有所处”,降低无序活动噪声。
五、党建赋能,建章立制“管长效”。建立“社区党委统领-社会组织参与-居民自治共建”治理模式,由老旧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牵头,制定《车辆出入规定》《宠物饲养管理规约》《邻里公约》等规定,成立“爱管事”“帮帮团”等小区自治组织,提供噪声纠纷“点单”服务,构建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建设智慧安防系统,实现小区“人、车、物、事”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