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人民网重庆7月5日电 “农业、农村美、农民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基本标准。作为重庆本土大的涉农金融机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重庆农商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通过加金融服务创新倾力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为“三农”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动力。
服务模式创新,推动“三社”融合发展
农商行(信用社)、供销社、专业合作社都是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一线力量,如何推动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台共建,共同服务“三农”发展至关重要。为此,重庆农商行率先找准切入点,积索“三社”融合服务“三农”发展的新模式,并于2018年5月与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签订了“三社”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依托“线下+线上”两个渠道,推进机构、业务、技术、资本等四个融合。通过加全方位业务合作,为更好地支农惠农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之路。
重庆农商行为“大巴山森林人家”提供资金支持,支持城口县旅游产业发展。图为该行支持的“田园阡陌”农家乐一角。
重庆市长寿区标杆养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标杆养合作社”)是一家集饲料、生产、养平台建设、品回收及有机肥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民养殖股份合作社。和同类型的农业合作社一样,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等问题一度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就在该合作社为后续发展一筹莫展之际,重庆农商行的工作人员上门走访了解到合作社的经营况,并依托“三社”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的优惠政策为其授信670万元,解决了合作社的融资难题。在重庆农商行的支持下,标杆养合作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带动了周边1020余户养殖农户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据悉,重庆农商行已与多个区县的当地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三社”融合战略合作协议。预计未来5年,该行将通过逐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为“三社”融合发展提供信贷资金支持300亿元。
金融产品创新,造专属信贷产品
服务“三农”离不开金融创新,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在金融产品创新上,重庆农商行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加与各地加大合作,通过“+银行”“+风险金+银行”“+公司+银行”等模式,解决村民在乡村振兴项目上因弱而出现的融资难题。如,该行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结合“三农”客户实际况为其量身定制专属产品,先后推出了“农村‘三权’押”“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农家乐经营”“农民工返乡创业”等50余种支农支小信贷产品,基本形成了从农户到覆盖农村各类市场主体、从统存贷汇到新型投融资的完整产品线,推动金融资源持续向“三农”倾斜,有效满足了农村客户日益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
城口县岚天乡红岸村村民聂方雄就是该行信贷产品创新的受益者之一。据悉,近年来,岚天乡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业,聂方雄从中看到了农家乐的发展前景,于是计划在景区内经营农家乐及民宿。2017年,岚天乡旅游旺季期间,聂方雄看准了机遇准备扩大经营规模,但民宿建房标准高、投资成本大,一时间资金周转的难题困住了他,工程也被迫搁置。正在聂方雄焦急之际,重庆农商行向他推荐了该行产品“支农创投贷”,及时为聂方雄提供了150万元的信贷资金支持--该产品属于全额贴息贴保,既解决了资金问题,还能得到财政补贴,聂方雄对重庆农商行的“雪中送炭”很是感激。
据了解,重庆农商行切实发挥支农主力作用,持续加大“三农”支持力度,截至目前,该行涉农余额突破156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美丽乡村住房突破2亿元、农家乐经营突破6000万元,有力地帮助和带动了农村居民增收致富。
金融科技创新,提升农村服务质效
按照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重庆农商行将金融科技创新纳入全行发展战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结合自身支农优势,加快产品、服务和技术手段的改革创新,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为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该行除了把科技创新应用到县域1460个物理网点及2800余台自助服务机具的基础上,还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造“互联网+”平台,建立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加大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力度,改善乡村支付环境,让广大乡村居民体验更便捷、更高效、全天候的移动支付服务。截至目前,该行手机银行客户数突破900万户,其中80%为县域客户,累计交易金额达5万多亿元,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务便捷度,通了农村金融服务“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重庆农商行积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大金融科技创新,结合自身移动金融平台优势,创建电商扶贫专区,把城口腊肉、武陵香椿、鸣贡茶等产品从“小乡村”搬上“大平台”,2018年全年交易总额近1400万元,为贫困地区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彭国威、游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