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上官云)今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25周年。在中国,“梅兰芳”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位居“四大名旦”之,通过不懈努力将京剧艺术发扬光大。
梅兰芳于1961年辞世。他的一生,也如同一出余韵悠长的戏曲,值得后人品味、怀念。
八岁学戏,十一岁登台
1894年,梅兰芳在一个梨园世家。家人为这个孩子取名为澜,字畹华,寄托了美好的寓意。
8岁那年,他被家里人送去学戏。刚开始,梅兰芳在“唱戏”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当,即使学上几个小时,简单的四句老腔都难以唱下来。气得先生说“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
这番话对年幼的梅兰芳触动很大,他立志一定要学出个样儿来。
于是,每天天不亮,梅兰芳就起床练嗓子;严寒的冬季,即使冷风呼啸,他也会坚持练功:踩跷、踢腿、跑圆场……为了练好跷功,梅兰芳在一条长板凳上放上一块砖,再将双脚绑在两根木棍上,站到砖上。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生活绝对算得上苦。但梅兰芳坚持住了,经常一练就是几个时辰。
在磨炼基本功的同时,他在11岁时登台演出。在后台,梅兰芳也不闲着,而是认真研究别人的唱腔、动作,一一记在心里,仔细揣摩。
从小有名气到红遍大江南北
在从艺之路上,梅兰芳先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等名家。由于舍得下苦功,再加上老师的悉心教导,梅兰芳唱戏的技艺大有长进。
在北京演出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嗓音清亮、宛如莺啼,常常令观众听得如痴如。他还曾凭借出表演,在某一年京剧演员评选的“菊榜”上摘得花。
不过,许多人都认为,在上海的演出,才真正令梅兰芳红遍大江南北。有资料显示,1913年,梅兰芳受上海许少卿邀请次赴上海演出。11月16日第一次贴演扎靠戏《穆柯寨》,也是他第一次演大轴戏,风靡一时。
之后几年,梅兰芳常常会来上海演出,每场都十分受欢迎。比如,他唱的《黛玉花》更是博得满堂,观众惊叹梅兰芳的演绎如同林黛玉转世,舍不得他谢幕。
渐渐地,梅兰芳也开始了艺术上的创新。在他的舞台演出中,不仅“唱戏”,而且要“演人物”;一出《霸王别姬》,他的剑舞潇洒柔美……如此,逐渐形成了富有的“梅派”艺术。
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
1927年,在《顺天时报》举办中国届旦角名伶评选中,梅兰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一同被选为京剧“四大名旦”。
名气越来越大,但梅兰芳在生活中一直十分谦虚低调。
据其书兼挚友许姬回忆,初次接触时,当时梅兰芳早已名满天下,还是含笑地说“昆曲在南方,你们听哪句腔调得不准,那个字念得不合适,请你们告诉我。”
虽然梅兰芳平时对大家彬彬有礼,毫无傲气,但他却有一身傲骨,温和不软弱。梅葆玖是梅兰芳之子,在生前曾提到,父亲在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绝不为日本人演戏。
那段时间,由于没了经济来源,迫于生计,梅兰芳一度要靠卖画清贫度日,但也毫无怨言。直到战胜利后,他才重新登台演出。
享誉国际的艺术大师
1951年,梅兰芳被任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此后,他又先后担任了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学院院长等职务。直到1961年因去世,他一直为弘扬京剧艺术而努力。
梅兰芳去世时67岁。在他的一生中,主要从事京、昆表演,创编了一批新戏,也加工整理了一批统戏,如《一缕麻》、《嫦娥奔月》等。他对中国戏曲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也包括戏曲理论方面的贡献。
梅兰芳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他以半个多世纪的舞台艺术实践,为京剧艺术的继承、革新、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曾有人评价,梅兰芳的一生就如同一台余韵悠长的大戏,值得后人仔细聆听。纵使时光流逝,仍能辨出其中的丰厚内涵。(完)